压力容器支座和人孔(手孔)等零部件的那些事,你都知道吗?
来源:搪玻璃反应釜 编辑:admin 时间:2018-04-13 14:54
作用:用来支撑容器的重量,并将其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。另外,支座还要承受操作时设备的振动,地震力及风载荷等。
型式:按压力容器的型式,支座可分为卧式容器支座 、立式容器支座和球形容器支座。
卧式容器支座
有鞍座、圈座和腿式支座,其中鞍式支座应用最广(常见的卧式容器和热交换器)。
对于大型薄壁容器和真空容器,为了增加筒体的刚度而采用圈座;对于重量不大的小型卧式容器,可采用支腿。
1. 鞍式支座的结构
鞍座的结构由横向直立筋板(腹板)、轴向直立筋板和垫板焊接而成,在与筒体接触处,有带加强垫板和不带加强垫板两种结构。有关要求见国家标准。JB/T4712.1《鞍式支座》。
2. 鞍座形式的选择
根据底板上的螺栓孔形状不同,将鞍座分为F型(固定支座,螺栓孔为圆形)和S型(活动支座——活动支座的螺栓孔采用长圆孔,孔的长轴与容器的轴线平行),两种支座除螺栓孔外,各部分尺寸相同。在一台容器上,总是将F型和S型配对使用。一般,将F型支座放在容器较重的一端。活动支座的地脚螺栓采用双螺母紧固,第一个螺母拧紧后应倒退一圈,然后用第二个螺母锁紧,以便能使鞍座在基础面上自由滑动。
设计时按标准选用支座,然后根据标准的规定计算容器支座截面、跨中截面和鞍座腹板中的应力,然后对筒体和鞍座进行强度校核。
3. 鞍座包角的选择:
增大包角可减小鞍座包角处容器壁内的应力,但鞍座也变得笨重,一般取?=120° 或?=150 °。
4. 支座的数目和位置
从力学角度出发,为了减小筒体中的弯曲应力,支座宜多为好。但实际上卧式容器支座一般采用双支座支承。原因是采用三个以上支座时,往往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陷,导致各支承面水平高度不同;另外,容器的不圆、不直和受力后的变形不同等很多因素,都会使各支点的支反力无法均匀分配,有时反而会导致壳体局部应力增大。
鞍式支座的位置可如下设置
为使梁跨中截面和支承截面处的弯矩大致相等,设计时通常取A=0.2L。
由于封头刚性较大对筒体有局部加强作用,为利用此点,设计时最好取A≤0.5Rm(Rm为筒体的平均半径)。
如果鞍座设置不当,由于筒体刚性不足,可导致鞍座上部的筒体产生局部变形,出现“扁塌”现象。(这也是内压筒体失稳的一种情况)。
本文链接:
压力容器支座和人孔(手孔)等零部件的那些事,你都知道吗?
相关文章
点击次数:更新时间:2018-04-13 14:54【打印此页】